媒体聚焦

(中国青年网)四川农大学子助力互联网+扶贫:深入林区教农民开网店

2017-08-31 17:03:47

来源: 四川农业大学·招生网

点击数:1498

  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26日电(通讯员 郑慧文 韩孜 杨黎宇)据统计,我国目前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过3万家,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。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,正在为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和动力。在网上开店卖农产品,没有中间商,农户的收益自然提高,不少农民都希望通过这样的渠道来销售农产品,然而陌生复杂的网络操作却让他们望而却步。
  
  为了帮助更多农民掌握网络销售农产品的方法,7月10日,四川农业大学e创前行益响未来—科普传播乡村的8名同学,在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林区,挨家挨户地拜访周边农户,开展科普调研活动。
  交通不便渠道少,茶叶多低价售出
  
  蒙顶山区人烟稀少,当地独特的地形和土壤十分适合种植茶叶,蒙顶山也因产茶而出名,山区大片的土地都被茶树覆盖,平均徒步近一个小时才能看到一户农户。
  
  “伯伯您好!请问一下,你们平时经常用电脑吗?你们家的茶叶一般是怎么卖出去的?”每遇到一户人家,队员们都会了解他们的基本工作状况和开网店的意愿。
  
  “我儿子给我买了电脑的,可是我不会打字,平时想用电脑看看新闻都不知道该怎么弄。电脑好几年没用了,一直放在家里。”一位穿着蓝色布衣的老伯伯告诉队员,茶叶都是卖给来收茶叶的老板,“给出的价钱很低,但是除了卖给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,总不能堆在家里。”
  
  人烟稀少、道路崎岖,加之与外界联系少,很多居民除了以低价将自家种植的茶叶卖给茶叶收购商外,都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来销售茶叶。但如此一来,大多数茶农一年的辛苦也只能换来微薄的收入。在电商普及的今天,他们虽然知道可以通过网络来销售自家的产品,大多数人却因为不懂操作而遗憾地放弃这个想法。
  
  挨家拜访,因“才”施“技”
  
  “村民们对我们都很热情,问问题也很主动。”队长童杉杉说,每家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,“有些人家小孩多,就更想学一些基本操作,茶农则更想学通过网络来宣传和销售自己产品。我们就根据他们的需求来教。”
  
  几天下来,队员们发现,很多村民家里都配有电脑,但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。团队一共拜访了34户农家,有电脑的农户有28家,但有16户人家都只是把电脑当作一个小型的电视用来收看电视节目,会用电脑浏览网页、销售产品的少之又少。
  
  “我们发现,主要原因是大家都不太会使用键盘。大多数人虽然识字,但并不熟悉拼音,也不大会打字。”团队遇到过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,也还不太会使用键盘打字,队长童杉杉说,“所以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人带他们入门,加上练习得少,所以大家对键盘的使用很生疏。”
  
  “我们走访时遇到不大会用键盘的,就手把手教他们,那些小孩子学得尤其快。”队员韩孜说,村民的积极性都很高,学的时候都很认真。
  笑对坎坷,网店梦终实现
  
  “我们很想在网上开店卖茶叶,但是实在不懂网络操作,种植的茶叶再多再好也只能堆积在杂货房。”黄国芳是蒙顶村一位村民,得知团队的走访目的后,她积极地向队员请教问题。
  
  队员在走访时了解到,黄国芳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和正在读小学的女儿。之前,黄国芳在成都经营一家小茶叶店,收入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。去年,黄国芳患上了一种很严重的敏感性疾病,茶叶店只有关门停业。治病几乎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,病情稍缓后,黄国芳只好搬回蒙顶山老家继续种植茶叶。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,又给她提供了一份林区清洁工的职位,靠着这两份收入,黄国芳勉强支撑起了这个家。
  
  队员们用手机帮黄国芳下载了微店APP,耐心地帮助她完成了注册的每一步流程,上传了包括绿茶、甘露、柠檬片在内的20余种自产产品的图片后,黄国芳也渐渐学会了这些基本操作。队员还教她使用微博、微信等社交软件,好借这些平台来宣传农产品。
  
  据了解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,受到了像黄国芳在内的很多农户欢迎,可大多数人对电脑和网络销售都很陌生。在推进农业电子商务进程中,农民中电子商务人才的欠缺是一个很大难题。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要想真正的扶贫、帮助农民,最好的办法便是教会他们技术。
  
  “在帮助更多的农户学习掌握网络销售的同时,积极引进一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,帮助农民网商降低业务成本,在平台上建设共享信息,知识和业务的“社区”,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经验支持,这样更好地创造条件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。”当地一村委会成员向队员们建议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sxx.youth.cn/jxqc/sjjs/201708/t20170826_10593644.htm